建大正新 彰南園區搶地建廠(工商時報)
 

國內兩大輪胎廠正新橡膠與建大工業,不約而同在彰南產業園區搶地建廠。繼正新與彰化縣政府約定取得41公頃後,建大董事長楊銀明,昨(7)日也與彰化縣長卓伯源簽署投資備忘錄,將在該園區30公頃(含公設用地),分期投資100億元,籌設卡、汽車鋼絲輻射層輪胎工廠,新增年產值150億元。

豐田研發長程電動車電池(工商時報)
 

豐田的環保節能車Prius車系推出以來狂銷熱賣,現在,豐田又投入研發「全固態電池」號稱可以延長行駛距離上限,促使電動車真正普及。心急的消費者在相關電動車產品真正問世前,或許可先入手電動滑板車一試為快。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負責研發業務的豐田資深常董小吹信三在受訪時指出,目前日本豐田研發中心正在開發全固態電池(all-solid-state battery)技術,假使豐田可成功研發出這種適用長程駕駛的下一代電動車電池,那麼油電混合車就會喪失原來的利基。

南車玉柴30億資陽拓發動機(香港文匯報)
 

中國南車、玉柴集團與南駿集團共同出資,組建南車玉柴四川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簽約暨揭牌儀式昨日在北京舉行。投資方將在四川省資陽市打造中國西部發動機研發製造基地,培育千億造車產業,加快建設成渝經濟區新興工業城市。

必翔砸20億 蓋鋰電池廠聯合理財網)
 

必翔實業董事長伍必翔日前拜訪經濟部長施顏祥,爭取由政府協助在國內覓地興建動力鋰電池組裝廠,預估將在苗栗銅鑼投資10億至20億元建廠,並擬與宜蘭縣政府合作,參與政府的電動車示範運行計畫。

統達能源發表新世代電動車鋰電池技術(經濟日報)
 

統達能源2010年出貨量已超過5萬套,已是國內輕型電動車鋰電池模組第一大供應商,產品被為歐美大市場肯定。最大客戶為加拿大的Magama電動自行車客戶;其次為菲力銷往瑞士的Stromer電動車品牌,都採用統達的鋰電池模組產品。

橡膠供需吃緊 台橡估漲10% (工商時報)
 

中油2月丁二烯合約大漲近200美元,每噸價格來到2,250美元。受惠當前全球橡膠供需吃緊,且車市持穩活絡,橡膠原料龍頭台橡順勢轉嫁成本,3月再調漲橡膠價格5%至10%,營運續量衝高。天然、合成橡膠均為輪胎主要原料,各約占25%,廠商雖可生產不同性質輪胎,降低對橡膠原料依賴,惟仍無法完全替代。

油價飆 南港4月輪胎漲8%(工商時報)
 

油價飆高,催化橡膠原料價格漲聲再起,南港輪胎表示,為反映成本,4月起再度調漲輪胎售價8%。這是南港今年來第3度漲價,前二次分別為1月調漲8%,3月夏胎再漲9%、雪胎大漲35至40%,累計南港三次漲價調幅達25%。由於正新、建大、泰豐3月才調漲輪胎售價10至25%,4月是否跟漲,引發關注。

四川輪胎出口遭遇倒春寒(鉅亨網)
 

世界貿易組織(WTO)2010年12月13日宣布,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采取的過渡性特保措施并未違反該組織規則,這一裁定對外貿依存度極高的中國輪胎企業將造成沉重打擊,輪胎行業遭遇寒冬。開年伊始,四川輪胎出口即遭遇倒春寒,據海關統計,今年1月四川出口輪胎16.1萬條,價值392.9萬美元,出口平均價格為每條24.5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5.4%、增長13%和33.6%。

中國輪胎業生死考驗(鉅亨網)
 

針對目前中國輪胎企業的長線發展問題,有業內人士則指出,中國輪胎企業的產品的確存在價格低廉、產品技術落后、品牌價值低、易引起貿易爭端等情況,除了應巧妙規避美國等市場,增大對中東、非洲、拉丁美洲等市場的拓展力度外,中國輪胎企業必須從要素密集型轉向技術驅動型,增強產品在國際和國內市場的競爭力。否則,將在2012年11月1日實施的歐盟輪胎燃料效率標簽法規,仍將使中國輪胎出口歐盟的前景蒙上陰影。

結合樂金、三星及BMW,Mog搶進車內、客廳娛樂市場(中國時報)
 

 數位音樂的最新戰場已經不是平板電腦,而是占據日常生活最多時間的車內與客廳娛樂市場。紐約時報報導,線上音樂服務Mog周二宣布將與樂金電子(LG)、三星電子等電視製造商及BMW合作,讓消費者透過電視或車內娛樂系統就能播放線上音樂。

 

北汽集團正式併購WEIGL集團瑞典變速箱廠(Autonet汽車日報)
 

最近一輪的中國汽車廠併購風潮,已經轉向併購中上游廠商或研發設計體系,就在吉利取得澳洲DSI變速箱廠後,日前取得瑞典 SAAB 9-3與9-5舊款車系平台技術的北汽集團,更正式宣佈併購德國 WEIGL集團位於瑞典的變速系統工廠,並且將該廠建立為位於歐洲的先進變速系統研發製造戰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