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車籍無法管 公館自行車亂象難解(中國時報)

暑假到了,外地來台北求學的學生,紛紛返回家鄉,但他們的代步工具自行車,卻被棄置在捷運站周邊,日曬雨淋倒在路邊卻無人聞問,成為公館商圈周邊一大問題。住公館附近的民眾呂先生抱怨,捷運公館站周邊腳踏車無視紅線,四處停放「早已司空見慣」,尤其當他欲找機車停車位時,卻看見紅線上停滿自行車....

戴姆勒電動腳踏車 明年上市(工商時報)

華爾街日報報導,德國汽車大廠戴姆勒旗下的Smart部門,打算在明年開始在市場銷售一款電動腳踏車。此舉將讓戴姆勒搶先其他對手一步切入這個市場。其實,包括BMW、豐田旗下的Lexus和福斯等汽車大廠對於電動的兩輪車都已表達出同樣的高度興趣。雖然這三家車廠在最近舉行的車展上,都各自展示其電動腳踏車和電動摩托車,但卻沒有一家發表其量產或銷售的計畫。 

美利達 總市值突破185億元(工商時報)
 

自行車大廠美利達(9914),近來彷彿一頭「睡醒的獅子」,今年以來股價漲幅逼近40%,以昨(25)日收盤價75元計算,總市值突破185億元大關,累計近半年來,總市值增加超過50億元,創下上市以來的歷史新高。 

巨大今年產銷 挑戰600萬台(工商時報)
 

下半年已進入全球自行車銷售旺季,全球自行車製造龍頭廠巨大(9921)集團目前滿手訂單、產能早已不敷需求,在大陸內銷暢旺帶動下,今年產銷可望挑戰600萬台。巨大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湧昌指出,「下半年缺貨高達30萬台」,為布局全球市場的強烈需求,巨大規劃天津、...

自行車三雄 競相布局大陸(工商時報)
 

自行車三雄積極投資布局大陸市場,其中,巨大(9921)砸3,600萬美元打造的昆山新廠一期,7月已投產,今年大陸產銷量上看450萬台;美利達(9914)也將斥資3,500萬美元,在江蘇太倉市籌設大陸第3座、也是美利達集團在兩岸最大的生產基地。自行車代工大廠愛地雅(8933)則計劃增資3至5億元,用來挹注富士中國在大陸的通路布局。  

自行車平均單價 年增逾27%(工商時報)
 

台灣自行車上半年整車出口225.77萬台、年減12.41%;但受惠於新台幣升值及原物料上漲,出口平均單價提高到348.93美元,年增27.07%,帶動出口值達7.87億餘美元、年增11.3%。顯示台灣自行車在中高級車市場的品牌形象與競爭力持續提升。 

捷安特辦公新大樓率先進駐台中經貿園區 期待帶領台灣單車產業再度起飛(中廣新聞網)
 

捷安特公司,為帶領本土自行車產業界拓展更寬廣市場,率先將新建的辦公大樓與旗艦店,進駐正在開發中的台中市水湳經貿園區,除了期許生產符合節能減碳新潮流的自行車,行銷全球市場,更能持續帶動自行車旅遊風潮,帶來健康快樂的新生活。 

單車趴趴走 促相關交通安全配套快上路(中廣新聞網)
 

隨著綠色環保風行,自行車族越來越多,光是台北市,估計已經將近13萬的單車族,甚至每到週末假日,台北市111公里的河濱自行車道,週末假日總吸引相當多民眾休閒,而每年台北市河濱自行車租用率,從96年的26萬多人,現在也已經提升到每年34萬多人,水利處長黃治峰,說北市高達3成5市民,到河濱騎乘過自行車,使用過的民眾,滿意度高達8成。 

日本建立自行車籍管理 可借鏡(中國時報)
 

腳踏車任意棄置問題長期存在,但主管機關的市府束手無策,只消極的增加停放格位,公共自行車於台大設點計畫,更被校方拒絕,執法取締更只治標,完全無法根除問題,與台大間「自行車大戰」,市府可說兵敗如山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