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逆勢旺 東陽獲利提升(工商時報)
 

台灣最大汽車零件廠東陽產品組合優化策略成功,獲利能力大幅提升,自結8月合併稅前淨利2.11億元,年增45%,今年前八月合併稅前淨利16.61億元,每股稅前淨利為2.96元,較去年同期的2.76元佳。

電池用硫酸鎳供不應求 電動車起飛 關鍵原料鬧缺貨(工商時報)
 

隨著汽車業預備在2023年前推出超過200款全電動車,硫酸鎳需求正快速膨脹。瑞銀預期2023年前全球鎳礦需求將有12%來自車用電池,與去年的3%相比急速成長。產業成長卻面臨關鍵原料短缺的挑戰,因為車用電池使用的硫酸鎳供不應求。

提供螺絲扣件解決方案 Bossard進駐中科 設台灣分公司(工商時報)
 

瑞士最大專業緊固件商Bossard集團進駐中科園區,投資新台幣2.6億元設立柏泰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為全球各種產業提供螺絲扣件解決方案,台灣的客戶主要為精密機械、自行車、汽車及電子產業等。

信邦9月、Q3營收 創新高(工商時報)
 

信邦為連接器廠,自3月分起,已連續七個月改寫單月營收歷史高點紀錄;第三季合併營收51.16億元,首次單季營收突破50億元;信邦分析,9月營運的增長,主要係通訊及電子周邊產業之銷售較8月增長所帶動。汽車產業成長2.96%;綠能及節能產業成長39.71%;工業應用產業成長19.59%。

智伸科 9月Q3營收傳捷報(工商時報)
 

智伸科表示,汽車缸內直噴引擎(GDI)系統滲透率提升態勢明朗,帶動主要客戶需求增加,第三季在汽油高壓泵浦新品的新訂單逐步加入量產下,拉升公司整體產能利用率,是第三季營收改寫歷史新高的重要關鍵。

聯德 明年重返成長軌道(工商時報)
 

聯德近年擴大手機、汽車等相關布局,加上林口新廠積極擴建,聯德控股預估,今年資本支出可望達10億元,寫下歷年新高紀錄,未來在台灣、泰國、菲律賓均有自建產能,足以規避貿易戰的干擾。

搶攻新能源車 歐洲經驗:關注充電站發展(工商時報)
 

歐洲在台商會8日舉辦2019年國際新能源車輛(NEV)論壇,本次論壇針對新能源車的政策、充電基礎設施及商業模式等,提出國際案例供台灣產業界了解。歐洲專家建議,台灣應先關注新能源車充電站發展,以及充電費率等問題,架構定下來後,才能吸引業者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