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中國大陸製汽車擬推向海外 (工商時報)

經濟通通訊社報導,日產汽車在中國大陸合資公司東風有限11月公布戰略規畫顯示,將在中國大陸市場投放本土研發的新能源汽車,首款車型將在2024年下半年上市,相關車型隨後還有出口計畫。

稅收抵免政策效應 美購車族改租電動車 (經濟日報)

由於美國拜登政府的7,500美元電動車稅收抵免政策,對租賃比購買還要寬鬆,促使今年美國購車族反而傾向長期租賃電動車、而非購買。

更多>>
2025年起改管未登記 最重罰1800(中國時報)

環境部與交通部因而規畫「改管登記制度」,明年起改管需至監理單位登記,有一年緩衝期,2025年起若改裝又未登記將直接開罰最重1800元,若噪音檢測不合格,罰鍰最重3600元。

清大生打造自動平衡摩托車 可遠端控制還會倒退走(中時新聞網)

台灣的機車密度世界第一,如何提升安全性成為大難題,清華大學動機系學生團隊在特聘教授葉廷仁的指導下,引入AI人工智慧技術,成功打造出永遠不倒的自動平衡摩托車,不僅在靜止及低速前進狀態可自動保持平衡,甚至還可倒退行駛,在無人駕駛下還可使用遠端遙控。

更多>>
美利達:最辛苦時點已過,明年Q2後步入正軌(MoneyDJ新聞)

自行車大廠美利達(9914)昨(26)日舉辦法說會,副總鄭文祥形容,目前庫存調節及營運現況約在凌晨4點,過了最辛苦的半夜12點,且距離旭日東昇的6點已經不遠了,產業面大致將於明年第二季後步入正常軌道。

利奇短期營運保守,復甦看明年下半年(MoneyDJ新聞)

自行車零組件廠利奇(1517)受產業庫存調整影響,目前產能稼動率約5、6成,致使第三季毛利率跌至-2.31%,公司坦言,近兩季營運不易看到成長,不過市場銷貨狀態仍穩定,尤以高階車種業績為佳,待明年氣候穩定下來供應鏈會逐步回復正常。

更多>>
固態電池技術即將走入市場 (工商時報)
全球氣候變遷大會(COP28)在11月30日於杜拜登場,會議焦點之一是降低對於石化燃料的依賴。在這當中,運輸業能源替代是近幾年來不斷被提及的課題,隨著電動車銷售屢創新高、滲透率不斷提升,安全性與里程焦慮也持續被放大檢視,固態電池的量產,有望成為前述兩大問題的救星。
美電動車混血中國 零補貼(工商時報)
近年中國電動車產業強勢崛起,令美歐日等老牌汽車大國備感壓力。美國政府1日宣布,2024年起,美國生產的電動車若包含中國等國家製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將不再有資格享受美國的稅收抵免。該新規並從2025年起適用於電動車零部件中使用的關鍵礦物。
更多>>
美對陸成熟製程晶片 啟動供應鏈調查(工商時報)

美國政府壓制中國半導體的行動擴大至成熟製程,美國商務部表示,中方過去10年補助半導體產業多達1,900億美元,使行業充斥不公平競爭,將自2024年1月對中國成熟製程晶片展開調查,不排除徵收關稅與出口管制。

貿易漸復甦 韓國明年出口估增1成(工商時報)

韓國官方數據顯示,受惠於晶片與汽車出口增長,今年12月前20天出口額年增13%,顯示出口成長動能持續到年底,增添市場對於2024年經濟前景的樂觀情緒。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預估,隨著全球與亞洲貿易逐步復甦,韓國2024年出口可望年增近10%。

更多>>
 
 2025年日本國際汽車工業技術展(九月)
日期:2025年9⽉17⽇⾄19⽇(共3天)
地點:日本東京千葉海濱幕張展覽館(Makuhari Messe)
 2026新德里國際汽車零配件、維修工具及檢測設備展
歡迎踴躍報名參加「2026新德里國際汽車零配件、維修工具及檢測設備展」
 
 免費課程歡迎報名
【AI 在車用零組件製造的應用】
台北7/2~7/3、台中7/23~7/24、台南7/30~7/31

 ★《車輛工業月刊》電子版已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