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調降電動車進口稅 (經濟日報)
在印度大選的前夕,新德里當局承諾在印度設廠的跨國企業調降電動車進口的稅率,致力於強化對特斯拉(Tesla)等業者的吸引力。
中國新能源車價格戰廝殺激烈 消費者卻不買帳 (中央社)
中國新能源車銷售掀價格戰內捲加劇,不過調查顯示,價格戰打得激烈並未激起中國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的意願,甚至因充電不便,車主後悔買純電動車的比率由3%驟增至22%。
更多>>
汰舊補貼方案落日效應 機車雙雄看淡今年銷量(經濟日報)

國內機車市場銷售承壓,今年減幅恐擴大。機車雙雄三陽(2206)、光陽對今年機車市場總銷量同趨保守;三陽預期,總市場銷售量預估再下修5萬輛,來到75萬輛,減幅將擴大;不過,雙雄今年都將大推新產品,拚銷量逆勢突圍。

光陽油電新車齊發 市占拚逾3成(工商時報)

機車大戰延燒,南霸天光陽工業設下2024年油電機車銷售雙冠目標後,28日啟動首波新車攻勢,同步推出全新多功能速克達Dollar及電動版Many Macaron,董事長柯勝峯更宣布推出免預繳、免綁約的全新2024年度資費方案「168騎到飽」專案,朝「油電雙冠」為目標大步邁進。

更多>>
自行車雙雄 2023獲利黯淡 年減逾4成(工商時報)

受歐美持續去化庫存影響,自行車雙雄巨大(9921)、美利達(9914)2023年獲利大減逾4成,其中巨大全年EPS為8.68元、年減41.8%,美利達EPS降至5.66元,較2022年幾近腰斬。

納管之後 電動自行車亂象不減反增(自由時報)

微型電動二輪車(亦稱電動自行車)亂象,雖受主管機關注意,並在二○二二年十一月卅日正式納管,但因立法方向與實際脫鉤,掛牌竟予長達兩年緩衝期且執法寬鬆,致違規亂象卻不減反增。其車主占比最高是外籍移工,長者及未滿十八歲青少年則佔少數,發生範圍集中在工業區、各火車站和商圈周邊。

更多>>
車用科技升級 將帶動相關產業受益 (工商時報)
全球電動車銷售在歷經兩年有如火箭升空般成長後,在2023年第三季逐漸露出疲態,而各界對於電動車相關產業的熱情,也在人工智慧(AI)的接力下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則是在熱情過後轉為實際的市場檢視,進而導致對電動車廠與相關投資,無法將期待化為獲利的質疑。
迎TPMS汰換商機 系統電市占坐五望四 (工商時報)
由於歐盟「車輛通用安全法規」將於7月全面實施,強制安裝TPMS(胎壓偵測系統)已成為公共汽車及卡車必備,系統電喜迎汰換商機。再加上下半年系統電德州廠量產,有助於承接歐美車廠訂單,今年TPMS出貨量可望突破1,000萬顆,市占排名坐五望四。
更多>>
越南富豪激增(工商時報)

分析師指出,越南未來十年的財富將增長125%,以人均GDP和百萬富豪的數量來看,擴張速度皆傲視全球。

台積、英特爾供應商 延後赴美設廠(工商時報)

基於成本躥升和勞工短缺,至少五家台積電和英特爾的供應商決定,延後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設廠計畫,凸顯在美國複製晶片供應鏈的難度比預期更高。

更多>>
 
 2025年日本國際汽車工業技術展(九月)
日期:2025年9⽉17⽇⾄19⽇(共3天)
地點:日本東京千葉海濱幕張展覽館(Makuhari Messe)
 2026新德里國際汽車零配件、維修工具及檢測設備展
歡迎踴躍報名參加「2026新德里國際汽車零配件、維修工具及檢測設備展」
 
 免費課程歡迎報名
【AI 在車用零組件製造的應用】
台北7/2~7/3、台中7/23~7/24、台南7/30~7/31

 ★《車輛工業月刊》電子版已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