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專屬保單7月起上路 業者提醒3點要留意 (中央社)
電動車專屬險7月起上路,電動車車主投保新車體險保費將較過往提高約5%至10%。產險業今天提醒,電動車專屬險僅限於使用電池供應電力的純電動車,油電混合車並不適用,提醒民眾投保時多加留意。
美近半EV車主 想換回油車 (工商時報)
根據麥肯錫最新調查顯示,美國有將近一半的電動車車主,希望重回傳統燃油汽車的懷抱,包括充電設施、成本等原因,也導致多國部分車主對電動車興趣缺缺。
更多>>
奪韓國電動機車冠軍!宏佳騰EV-C1在台上市 拚今年轉盈(工商時報)

拿韓國電動機車銷售冠軍!宏佳騰(1599)與韓國Bikebank旗下品牌Dotstation及Gogoro Network三強聯手,共同打造市場上唯一純電跑旅「EV-C1」,第二季於韓國上市後,迅速累計逾千張訂單,隨即成為當地電動機車銷售冠軍,16日也正式在台發表,預期將可推動宏佳騰電動機車銷量成長。

台南全面開放「單向兩線道機車」不強制兩段式左轉 最快8月中上路(中時新聞)

台南市推動單向兩線道機車不強制兩段式左轉速度加快!市長黃偉哲今年5月底原本預估年底前將全面開放,但市府交通局長王銘德17日證實,除了目前試辦的16條道路外,還將針對原台南市6區及永康區、仁德區、歸仁區等尚待開放的36條路段,提前於8月中下旬一次性開放。

更多>>
H1出口失色 自行車業:H2新車訂單回流(工商時報)
台灣區自行車輸出業公會公布台灣自行車上半年出口實績,其中,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上半年出口量、出口值均呈現腰斬;一般自行車出口量與出口值,則分別年減4成與3成。業界分析,台灣自行車出口下滑主因出在歐、美客戶忙著去化庫存而減少新車下單,而台廠為配合客戶調整庫存也減少出貨量所致。
美利達攜手供應鏈廠啟動體系升級 強強聯手推升臺灣自行車產業實力(工商時報)
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辦、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執行「中堅企業利基領域協同生產輔導」,多年來協助許多中堅企業強化經營體質改善技術,並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以中大型企業為首帶動體系衛星廠共同成長的運作模式成果卓越。7月16日自行車大廠美利達以國際品牌大廠的領先地位,在中衛中心的協助下啟動「美利達體系利基領域協同輔導計畫」,將帶動天心工業、維樂、鋐光、龍承、立盟等協力廠攜手升級轉型、優化生產體質。
更多>>
春燕真的來了?中鋼戰勝低迷 H1獲利遠超去年 (工商時報)
中鋼發布6月自結盈餘,累計上半年稅前盈餘34.98億元,比起去年同期的16.83億元大幅增加107.84%。中鋼表示主要是因為鋼鐵業銷售數量及單位毛利增加,且工程契約變更認列利益,使得營業收入及營業利益增加,另外礦業投資獲配股利及利息收入增加,也讓業外收入增加。
汽車電動化、智慧化帶動 全球車用感測器銷售強勁 (工商時報)
電動車、自動駕駛、先進輔助駕駛系統(ADAS)與智慧座艙已成為汽車產業的趨勢,也是帶動全球感測器市場成長的關鍵。TrendForce預估,全球車用感測器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308億美元,成長至2024年的346億美元,增幅12.3%。
更多>>
日企因應美中博弈的策略與啟示(工商時報)

日本日經平均指數歷經30餘年低迷之後,去年勁揚逾25%,今年2月超過1989年「泡沫經濟」破裂之前的歷史紀錄,一路高歌猛進至四萬大關,今年迄今大漲近20%。此外,GDP溫和成長,通膨率從2022年4月起持續超過2%,擺脫長年的通縮困境,加上公司治理改革有成,更是吸引許多國際企業重返日本投資。

車企盼歐盟辦聽證會 對關稅抗辯(工商時報)

歐盟對中國大陸電動車課徵臨時反補貼關稅上路半個月,雙邊將就此展開數月磋商。上汽、吉利和比亞迪等中國電動車大廠積極自救,相繼向歐盟爭取舉辦聽證會,尋求為額外訂定的關稅抗辯,進而在11月2日歐盟做出正式關稅的最終裁定前力挽狂瀾。

更多>>
 
 2025年日本國際汽車工業技術展(九月)
日期:2025年9⽉17⽇⾄19⽇(共3天)
地點:日本東京千葉海濱幕張展覽館(Makuhari Messe)
 2026新德里國際汽車零配件、維修工具及檢測設備展
歡迎踴躍報名參加「2026新德里國際汽車零配件、維修工具及檢測設備展」
 
 免費課程歡迎報名
【AI 在車用零組件製造的應用】
台北7/2~7/3、台中7/23~7/24、台南7/30~7/31

 ★《車輛工業月刊》電子版已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