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車市掛牌量昨(1)日出爐,台灣汽車市場在主力品牌推出各式促銷活動刺激下,單月總市場掛牌量37,281輛,年減9.8%;今年首季單季總掛牌量99,860輛,年減11.2%。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本月3日向進口車加徵25%關稅後,日本首相石破茂今天首度視察汽車相關產業,他表示「希望把今天的談話化為素材,以因應之後的對美交涉」。
中美關稅戰衝擊,中國大陸正推遲批准吉利汽車和比亞迪在拉丁美洲生產汽車的計畫。
歷經三個多月的海運與河運銜接,由台灣與巴拉圭合作的「電動巴士先導計畫」MIT電動巴士順利抵達友邦巴拉圭,外交部長林佳龍11日透過社群平台表示,感謝巴拉圭貝尼亞(Santiago Peña)總統親自前往迎接,展現對台巴深厚邦誼的重視,也見證台灣智慧淨零技術的輸出,和友邦互利共榮。
美國2日對各國宣布「對等關稅」稅率,並保留更早之前宣布的對所有進口車輛課徵25%關稅。英國政府今天宣布下修電動車銷售未達標罰款25%,以減緩國際經貿變局對英國車業的衝擊,同時推進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
美國總統川普對進口車祭出的25%關稅生效後,汽車製造商紛紛宣布價格凍漲或祭出折扣,盼藉此舒緩關稅將推升汽車價格的憂慮,但也警告如果長期課徵關稅,大幅調高價格將是必要之舉。
美國總統川普已宣布對進口汽車及部分零部件加徵25%關稅,大陸中國汽車工業協會4日發布聲明,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喊話美方能夠傾聽產業界呼聲,及時糾正錯誤行為。
美國對進口汽車課徵25%關稅3日正式上路,福斯汽車暫停墨西哥廠對美出貨,歐洲製車輛也滯留港口未清關。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警告,新關稅不是川普所說的「美國優先」,而是「美國孤行」,美國消費者與北美車廠勞工將首當其衝。
加拿大總理卡尼周四表示,為回應川普政府對外國生產的汽車加徵進口稅,加拿大將對美國製汽車課徵25%的報復性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暫緩大多數國家對等關稅、唯獨拉高對中國關稅之際,歐盟表示同意與中方商討為中製電動車設定最低價格機制,以取代去年歐盟決定祭出的高關稅。
美、中關稅大戰引爆雙方貿易緊張,但墨西哥卻藉著與美國簽訂的「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意外成為外資尋找的「避風港」熱點。
最新數據顯示,大陸乘用車市場3月在生產數量和大陸國內零售數量按年增長,不過出口年減8%。大陸汽車行業市調平台「乘聯分會」強調,大陸汽車出口美國占比微乎其微,尤其是自主品牌完全沒有在美國銷售,因此大陸生產的自主品牌汽車,不會受到美國加關稅的影響,大陸會加深一帶一路和全球南方國家市場的合作力度。
南韓政府9日宣布,將對國內汽車產業採取一系列緊急支援措施,以減輕美國總統川普新關稅政策對汽車產業所造成的衝擊,其中包含將支援資金提高到15兆韓元(約新台幣3654億元)。南韓汽車向美國出口的數量近年大幅增加,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南韓當局將提供財政支持、減稅及補貼,以刺激國內需求,同時也承諾會持續努力與美國談判,並協助擴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