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各界關心對台產業的衝擊。自行車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董事長、台萬工業負責人白政忠指出,台灣自行車產業的主要出口市場以歐洲為主,多數廠商在歐洲設有組裝據點,具備分散市場與提升應變能力的優勢。美方關稅調整雖帶來挑戰,但對整體產業的實質衝擊相對有限,影響仍在可控範圍內。
自行車雙雄營收出爐,巨大(9921)集團2025年3月份合併營收67.47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3%。前三個月累計合併營收168.6億,年增加4.9%。美利達(9914)3月營收28.94億元,年增6.9%,前三月累計為75.72億元,年增29.1%。
台灣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今(6)日也針對美國總統川普對台32%關稅措施提出建議。呼籲政府審慎研擬是否能主動釋出降稅訊號,以爭取與美方談判的空間,降低關稅壁壘所帶來的長期風險;最快在第三季通路就會看到實質影響。
關稅大戰,自行車業、運動器材業、汽車零組件業等,均將同步受苦,其中,自行車相關廠家布局的生產地包括台灣、東南亞等,出口美國將受挫,終端銷售動能也可能因漲價而驟降,好不容易緩解的庫存壓力,恐怕又要來。
自行車族群3月營收出爐,除雙雄巨大(9921)年減逾5%、美利達(9914)年增7%外,桂盟(5306)、愛地雅(8933)、明係(6804)、利奇(1517)等業者均出現兩位數增長。累計第一季營收,自行車族群表現普遍維持年增,僅明係下滑。台股10日開盤暴衝逾1,600點,連吞三根跌停板的自行車族群,均鎖住漲停作收。
全球第二大自行車高階零件廠商-速聯(SRAM)集團,有望成為台灣自行車產業的一線生機?台灣自行車公會表示,速聯是美商品牌,美國關稅增列條文中提到,商品含美製零件占總報關價值20%以上,將可適用「免課稅」條件,若台灣自行車廠採購速聯製造的零件可享免課稅,將是利多。
美國對台灣產品課徵32%對等關稅,已對自行車產業造成衝擊。台灣自行車公會表示,短期內,由於關稅調整尚未立即反映至終端通路,反而出現部分急單回流台灣,形成「關稅利差」所帶來的搶單效應。
美國對台灣、大陸、越南、柬埔寨等自行車產業主要生產基地,分別徵收32%~49%的對等關稅,讓業界無從規避,清明連假期間,多家自行車廠內部都在沙盤推演,據悉短期方案無非是輸美產品停產、或暫停出貨、與客戶協商關稅分攤等因應措施,惟均尚未理出明確的做法,預期本周底會比較明朗化。
公共自行車的出現帶來代步便捷性,卻潛藏安全疑慮,通勤族難以隨身帶著笨重安全帽,盼業者提供附帽出租。專家認為,這是具潛力建議,海外已有不少自動安全帽租借機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