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供應鏈 陸企占比高 (工商時報)
  中國電動汽車產業迅速崛起,在海內外逐漸占據舉足輕重地位。據統計,中國企業在尖端材料和電動汽車等18個品類的全球市占率均上升。電動車表現亮眼,以鋰電子電池相關領域尤為顯著,電動車產業更有望接棒互聯網巨頭,成為帶動中國經濟成長的動力。
新能源車降價聲響 陸鋰電業迎成本挑戰 (工商時報)
  大陸新能源汽車降價的槍聲正依次響起,近期包括極氪、零跑、蔚來、長城在內的多家汽車品牌宣布降價,就連特斯拉中國也再度加入戰局。但對於與新能源車發展息息相關的鋰電產業而言,終端車企持續降價必然會帶來成本與利潤的壓縮,未來一段時間將對業者的經營能力帶來嚴酷考驗。
東陽、堤維西 逆勢揚 (工商時報)
  9月11日東陽、堤維西兩檔汽車零組件個股逆勢收紅。疫後車市復甦,汽車零件業淡季不淡,美國產險公司State Farm逐擴使用AM件賠付,帶動北美售後維修市場(AM)需求,加上新台幣貶值,有助外銷概念股匯兌收益表現。
輪胎雙雄各端減碳新產品 (工商時報)
  迎合「節能減碳」的趨勢潮流,輪胎雙雄正新、建大不約而同聚焦膠料配方或輪胎結構設計革新,猛下功夫。建大提供輪胎的胎面,搭配策略合作業者的複合材料輪圈,形成「免充氣輪胎(NPT)組」,開始外銷美國割草機大廠;正新積極介入電動車胎的開發與生產,採用新世代膠料配方,試圖掌握Tesla電動車主選購輪胎商機。首條免充氣輪胎,開創營收「新藍海」。
史上最強淡季 東陽8月營收同期高 (工商時報)
  汽車零件業迎來史上最強淡季!零組件龍頭東陽7日自結8月營收20.78億元、年增17.53%,創同期新高,其中AM(售後維修)零件事業出貨續熱,貢獻營收達15.95億元、年增22%,於傳統淡季創下歷來單月AM出貨新高。AM鈑金零件廠耿鼎8月營收2.41億元、年增33.69%,亦創2017年10月以來單月最佳。
台達砸逾63億 啟動重慶建廠 (工商時報)
  電動車、充電樁、生成式AI火力成了今年全新獲利方程式,三管齊下的台達電迎向擴廠最多的一年,儘管中國+1的新浪潮狂吹,但台達中國擴展速度並未因而放緩,6日經董事會決議通過中國大陸重慶廠建廠計畫,初估光工程總價款即上看人民幣14.5億元(換算台幣達63.3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