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關稅25%竟成正向利多 東陽等國內汽零廠提前出招 (工商時報)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加徵汽車關稅25%,國內整車廠因幾無輸美未受影響,汽車零件業者則是老神在在。其中AM(售後維修)零件出貨北美交易慣例採離岸價格(FOB),增加稅費通常由當地貿易商吸收,至於OEM(原廠代工)零件主要供應美國車廠,料最終仍會有保護本土車廠作法,不會齊頭式課稅。此外,國內汽車零件業者行銷全球,多家大廠早已經在美國境內設廠可就近供貨,因此面對川普此次拉高關稅,對台廠來說反而是正向利多。
智慧駕駛、電動車所需晶片翻倍增,帶動功率元件成長動能強勁 (工商時報)
全球車市波動起伏,今年大廠營運尚未轉佳,然自動駕駛、電動車滲透率持續看增,功率元件需求量大幅增加,IGBT、MOSFET、二極體等半導體晶片迎來成長。
我車樁比9.2:1超越歐盟,全國公共充電樁10,838槍 (工商時報)
交通部發布統計資料,今年2月底電動小客車登記數為99,980輛,較去年同期大增65%,為加速公共充電樁布建,交通部編列9.8億元預算補助設置公共充電樁4,865槍,累計全國公共充電樁數量達10,838槍,車樁比為9.2:1,符合且優於歐盟建議的10:1車樁比。
成運、華德動能 衝刺電巴外銷 (工商時報)
台灣兩大電動巴士廠成運汽車、華德動能,今年力拚外銷市場。成運發布旗下20輛電動巴士已抵達巴拉圭亞松森港口;華德今年電巴已交至日本市場,轉銷超過10家客運公司,開始使用及試用,預計全年日本銷售量有望超過50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