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外包改變企業在歐營運方式(工商時報)
 

在經歷COVID大流行的衝擊後,歐洲和世界各地的企業正重新思考他們的供應鏈布局。俄烏戰爭和全球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亦加劇了企業這方面的擔憂。設法提高供應鏈的韌性,是當前全球企業和國家政府的首要任務。

今年陸經濟將實現5%成長(工商時報)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正在東南亞展開外交行程,6日出席東協峰會談及中國經濟時表示,2023年中國經濟有望實現年初設定的5%左右增長目標,並強調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可期,倡導東協與中日韓「10+3」機制合作,不斷提供新的更大機遇。

制裁陸晶片業 美歐恐釀自傷(工商時報)
 

中國被美歐國家施加半導體制裁,但西方業界認為此舉恐反傷自身。在華為近日無預警推出新款智慧手機,引發各界關注中國高端晶片國產化程度後,荷蘭微影設備巨頭艾司摩爾(ASML)執行長溫彼得(Peter Wennink)表示,完全孤立中國是沒有希望的,只會迫使中國自己研究,反造成其在技術創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