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發豪語 未來新車皆完全自駕 (工商時報)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表示未來所有新車款將具備完全自駕的硬體設備,期盼在自動車領域較對手拔得頭籌。(2016-10-21)

智慧車連網 上路更聰明 (經濟日報)

汽車聯網化、安全化與智慧化是現在車廠必行之路。智慧車輛著重於安全防護系統的發展,結合感應器、微處理器及影像處理器,協助接收處理車輛周遭訊息,並整合網際網路、雲端計算、大數據及資料庫分析,提供主動、被動安全防護協助車主做適當反應以維護行車安全。(2016-10-23)

更多>>
新排廢標準/機車明年先行 成本多3,000元(經濟日報)

環保署加嚴「小煙囪」排放標準,機車先行。環保署將自明(2017)年元旦起加嚴機車排放標準,將加嚴到歐盟第六期,環保署官員說,新排放標準主要是針對新車全面強制加設車上診斷系統,估計將使機車成本增加3,000元。

共享機車/WeMo上路 挑戰舊有習慣(聯合報)

打開手機App,跟著地圖找到離自己最近的機車,從租車、發動、打開置物箱、還車到付款都能在手機上搞定。這是台灣第一家主打「隨租隨還」的共享機車WeMo Scooter,十月開始在台北市大安、信義、中正區試營運,挑戰的不只是電動機車的運用技術,更是民眾的接受度。

更多>>
2018自行車展延後 方便買主下單(經濟日報)
外貿協會秘書長黃文榮昨(19)日與台灣自行車公會理事長、巨大集團執行長羅祥安共同宣布,「2018年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將由原訂的3月延至10月底舉行,配合台中自行車周,方便全球買家下單。羅祥安同時宣布,巨大明年起將不再參加歐洲自行車展(EUROBIKE),此舉是為了「回防固本」,要守住台灣在全球自行車產業發展趨勢與產品創新的主導地位。

自行車出口 今年恐掉兩成(經濟日報)
台灣自行車輸出公會理事長羅祥安昨(19)日表示,受到全球不景氣、氣候變化、油價下跌,以及中國大陸市場低迷影響,今年台灣自行車出口恐較去年同期衰退約二成,這將是近年來的新低。
更多>>
Q4出貨動能看好 和大、友達認購給力(工商時報)

和大隨著第4季遞延訂單出貨,且產業進入旺季,再加上嘉義大埔美新廠完工加入營運,預料營收可回升,挑戰新高,獲利展望亦可優於第3季。法人估計,和大第4季單月營收有機會回到5億元大關以上,整體單季營收有機會達到15、16億元,季增1成,若台幣不再急速升值,則匯兌干擾將減少,EPS上看1.5元。友達9月營收重新站回300億元、達302.2億元,同時為近一年高點,較上月成長4.4%,雖外資上周以來陸續減碼友達,但股價相對抗跌,顯示有特定買盤看好友達後市,趁機進場承接。

東陽 傳統外銷旺季到(工商時報)

東陽(1319)今年來營收獲利月月創高,第4季起進入AM(售後維修)汽車零件業傳統外銷旺季,市場預估營收獲利將攀年度最高峰,帶動原本在50元以下盤整的股價,自7月中起展開一波漲勢,10月中兩度衝上76元波段新高。

更多>>
社論-少了大陸市場 台灣的經貿版圖難完整(工商時報)

為了降低對大陸經貿的高度依賴,新政府力推新南向政策,做為驅動台灣下一波經濟成長的引擎。但少了大陸這個板塊,東協市場可以取而代之?值得我們審慎評析。首先,推動新南向政策的主因在於新政府認為台灣對大陸經貿的過度依賴,但這個論述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台灣對大陸、香港、澳門出口雖然占了台灣總出口的40%,但分析其背後的組成內容,中間財、零組件占70%,它們係台灣出口至大陸,加工後再輸出至歐美各地,最終市場並不在大陸。因此,最終產品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只有12%(=40%*30%),意味著台灣在製造上過度依賴大陸為代工基地,但最終品、服務業對大陸的依賴程度仍然不高。

產經解析-破除中國及新興市場的3大投資迷思(工商時報)

投資人對新興市場投資產生疑慮,可能多與中國有關:擔心其經濟持續趨緩的問題。尤其可明顯看到,過去曾經大力推動中國快速前進的電力、水泥與鋼鐵製造等產業,如今表現平平,似乎代表經濟成長已經失去動能。中國經濟成長步調趨緩,也不應忽略這個重點市場,此時,反而應該進一步觀察這個全球第2大經濟體經濟轉型的過程。

更多>>
 
 2025上海國際汽車零配件、維修檢測診斷設備及服務用品展
日期:2025年11月26日至29日
地點:上海國家會展中心(NECC)
 
 經濟部因應美國關稅政策之相關補助資訊
 ★《車輛工業月刊》電子版已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