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超越德國 升第4大車市(工商時報)
多家研究機構數據顯示,印度2018年新車銷量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4大汽車市場,而2021年更可望取代日本躍升全球第3大汽車市場,顯示印度車市商機潛力無窮。
陸汽車產銷量 28年首現負成長 (工商時報)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汽協)14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大陸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80.9萬輛和2,808.1萬輛,連續10年蟬聯全球第1,但產銷增速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4.2%和2.8%,為1990年以來首度出現負增長,顯見大陸車市已全面步入嚴冬期。

更多>>
2018年國內機車銷售85.5萬輛、年減15%(工商時報)

根據監理所資料統計,2018年12月國內機車新領牌總數為9,12萬輛,為2018年單月最高紀錄,月增46.1%、年減19.3%。累計2018年全年國內機車新領牌總數為85.52萬輛,年減15.0%。

電動機車年銷 衝上8.24萬輛(中時電子報)

電動機車挾政府強力補助為後盾,2018年國內銷量飆上8.24萬輛新高,搶下國內機車市場近1成占有率。Gogoro在2018年銷售達7.21萬輛,拿下87%市占率穩居龍頭;光陽初試啼聲,2018年電動機車銷售繳出3倍增的成績單。

更多>>
自行車三雄 2018年營收齊步高(工商時報)
受惠於電動自行車熱銷,自行車三雄:巨大(9921)、美利達(9914)、桂盟(5306)2018年營收均成長,巨大、美利達2018年合併營收分別年增9.44%、15.47%,預期雙雄獲利成長可期。   巨大自結12月合併營收44.95億元,年成長8.37%;2018年全年合併營收600.02億元,年成長9.44%。巨大表示,12月營收成長主要來自歐洲電動自行車熱銷及代工業務成長,還有大陸內銷止跌。
陸共享經濟從興到衰 僅用了3年(旺報)
大陸近年來共享經濟快速興起,如共享出行、空間、健身房,以及一些共享的生活用品逐一出現,但好景不常,剛過去的2018年,隨著滴滴宣布無限期下線順風車,ofo總部退押金的人排起長龍,共享汽車平台麻瓜出行宣布關閉租車服務,ZHO共享紙巾被爆人去樓空……,曾經站在風口上的共享經濟正在退燒。共享出行從狂歡到倒塌,僅有3年時間。
更多>>
和大營運衝高 連10年加薪(工商時報)
和大集團營運創高,董事長沈國榮昨(4)日在尾牙上宣布,連續第十年為員工加薪,加薪幅度最高可達6.18%,年終獎金平均3~3.5個月,羨煞業界。挾特斯拉訂單成長優勢,沈國榮對2019年營運有信心,喊出業績成長5%~10%目標,挑戰78億元新高,力抗中美貿易大戰對全球汽車產業的衝擊。
車王電 搶攻自駕電動中巴 (工商時報)

全台首輛自駕電動中巴廠商的車王電子兼華德動能董事長蔡裕慶指出,集團2019年將斥資投入新車型開發,預計2年內可量產自駕電動中巴,新款每輛價格在750萬至1,000萬元,未來除可搶攻台灣市場外,也將外銷。

更多>>
首列氫動力火車上路 (工商時報)

德國是全球第一個採用氫動力火車的國家,該技術不會排放廢氣而且低噪音,向世人預告零排放鐵路運輸時代即將來臨。氫動力列車內建燃料電池,藉由氫、氧結合產生電力,過程只會排放蒸氣和水,與柴油引擎相比,氫動力引擎發出的噪音極小。假使氫燃料電池系統產生超出火車所需的能源,多餘電力就會儲存在內建的鋰電池。Coradia iLint列車時速最高可達140公里,在氫氣槽充飽的情況下,提供的電力可行駛約1,000公里,與柴油引擎火車的里程數差不多。

產險網投夯去年保費增逾5成(工商時報)

據產險公會資料顯示,2018年產險網路總投保金額為逼近10億元,在各項網路投保項目中,汽車險和機車險的投保金額分別是4.8億元、2.73億元,兩者投保金額即佔了網路投保金額的77.62%。然而在今年產險網路投保部分,產險業者更看好旅平險成長潛力,因為車險投保項目受限於法規限制,若法令未修改之前,恐不易大幅成長。

更多>>
 
 2025上海國際汽車零配件、維修檢測診斷設備及服務用品展
日期:2025年11月26日至29日
地點:上海國家會展中心(NECC)
 
 經濟部因應美國關稅政策之相關補助資訊
 ★《車輛工業月刊》電子版已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