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新車銷售 疫外衝3.8萬輛 (工商時報)
國內車市脫離疫情三級警戒暴風圈,買氣加速復原,7月新車銷量3.8萬輛,較疫情高峰的6月大增36%,優於預期。
美電動車比重 2030年拚五成 (工商時報)
拜登政府即將提出2030年前電動車銷售比重五成的願景,並已獲得底特律三大車廠的背書,藉此向政府爭取更多對電動車產業的補助,俾以達到這項積極的目標。
更多>>
Gogoro推全新推廣通路制度 邀請傳統機車行加入(聯合報)

Gogoro宣布推出全新電動機車推廣通路制度,邀請全台灣傳統機車行,共同加入銷售與維修電動機車的行列,將傳統機車行升級成展示、銷售、保養與維修電動機車的一站式服務通路,並可同時保有燃油機車銷售與維修的服務,在「從油轉電」的過程中零風險的逐步轉型。

徒有訂單卻交不了機車 光陽CEO嘆辛苦年(工商時報)

受車用晶片荒、海運物流大亂、原物料行情飛漲影響,加上國內疫情攪局,機車業面臨強大營運壓力,機車業龍頭光陽工業執行長柯俊斌直言:「今年是辛苦的一年!」下修全年國內機車銷量預估至85萬輛以下,較去年逾百萬輛的規模差逾18%。

更多>>
自行車熱銷 美利達6.83元( 經濟日報)

自行車大廠美利達(9914)董事會昨(12)日通過上半年財報,在銷售大好以及高階電動自行車熱銷之下,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約20.4億元,年增逾30%,每股純益(EPS)6.83元,同創歷史同期新高水準。

歐美市場動能強勁 自行車雙雄前7月營收年增雙位數(中央社)
受惠歐美電動自行車熱銷,自行車廠巨大今天公布1至7月營收新台幣489.3億元,年增23.11%。美利達1至7月累計營收約183.64億元,年增19.27%。
 
美利達今天公布7月合併銷售13萬7740台,年增27.69%,營收約30.67億元,年增21.01%。1至7月累計銷售75萬2214台,年增21.99%,累計營收約183.64億元,年增19.27%。
更多>>
IDM廠擴大下單 界霖、漢磊吃補(工商時報)
美國期望汽車業支持白宮設定電動車銷量在2030年前占新車銷量40%目標。雖然汽車產業對此仍有疑慮,但政府政策加快電動車普及趨勢確立,國際IDM廠已著手提高電動車關鍵的功率半導體產能,法人看好界霖、茂矽、漢磊直接受惠。
信邦7月營收 傲視同期(工商時報)
信邦7月營收22億元、年增15.29%,再度改寫單月歷史新高,累計前七個月營收達146.92億元、年增24.88%,續創歷年同期新高。展望下半年,公司預期,第三季為傳統電子旺季,各產業需求不淡,正面看待第三季營運,同時,2021全年追求雙位數成長的目標不變。
更多>>
電動車趨勢熱 美國加速建充電網絡(工商時報)

各大汽車製造商持續將未來押注於電動車上頭,令電力公司與新創企業加速打造快速充電網絡。這些電力公司組成聯盟並與充電站建置商、政府單位合作,計劃在全美各城市建造數千座充電站。

公共充電樁藍圖曝 2025衝7800座(工商時報)

為了打通電動車最重要一哩路「充電焦慮」,行政院召集各部會,由經濟部規畫國內首份「公共充電樁建置」藍圖,以短中長三階段全面推動。首階段到2025年,預計結合中央與地方力量,在公有停車場、大賣場、加油站、台鐵高鐵站,大量建置公共充電樁,慢充、快充兩者總數要達7800座 ,讓車輛不斷電。

 
 2025上海國際汽車零配件、維修檢測診斷設備及服務用品展
日期:2025年11月26日至29日
地點:上海國家會展中心(NECC)
 
 經濟部因應美國關稅政策之相關補助資訊
 ★《車輛工業月刊》電子版已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