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問業者估計,全球半導體短缺對汽車產業的影響持續擴大,今年全球汽車產量將因此減少770萬輛,比先前預估多出近一倍,世界各地汽車業者今年也將因此損失2,100億美元營收。
全球自動駕駛正如火如荼發展,不論是車廠、既有汽車供應鏈業者、新創業者以及資通訊業者,皆希望趁此車輛產業因應自駕車衍生的車輛架構大規模革新、軟硬體並陳、車輛運輸服務發展之際,覓得切入汽車供應鏈的機會。
光陽28日喜迎電動機車品牌Ionex第500座換電站,董事長柯勝峯自爆,不排除分割光陽事業體,讓Ionex獨立IPO上市,睽違15年再提資本市場籌資,與Gogoro赴美IPO互別苗頭意味濃厚。
公路總局今(23)日表示,蘇花改全線自30日中午12時起,試辦251C.C.以上大型重型機車通行,試辦期為期6個月,期間將蒐集各項數據分析,做為未來是否開放大型重機的決策基礎。
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統計2021年第二季,台商兩岸PCB產業產值達新台幣1,823億元(約65.13億美元),上半年合計達新台幣3,557億元(約126.21億美元),較去年上半年大幅成長19.3%,創下歷年同期新高,TPCA預估第三季產值可望達新台幣1,950億元,全年產值上看新台幣7,738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中國為全球最大鎂生產國,在官方大力推動節能減排政策下,多家鎂冶煉廠相繼關閉,導致國際鎂價一路飆升到13年來的高點。鎂是汽車鋁合金的重要成分,價格飆升讓已遭逢晶片短缺的全球汽車行業再遇重擊。
中秋節過後,中國大陸爆發全面工業限電的奇特事件,限電風暴橫掃至少十二個省份,從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安徽、一路到雲南、廣西,都傳出各省市政府大規模工業限電的通知,被歸類為高耗能產業的工廠,因為停電而全面停產,但是不屬於高耗能、高汙染的工廠,甚至政府重視的太陽能、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也同樣收到「開一停六」、「開二停五」等限電通知而被迫停產。
大陸已啟動「能耗雙控」限電政策,橫掃至少12省份,停工停產的產業也由高耗能行業,擴大到官方重視的太陽能、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限電停產對大陸經濟成長勢必造成影響,野村率先公布最新報告,將大陸2021年GDP增長預測從8.2%下調至7.7%,原因即是工廠在停電和環保政策下暫停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