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缺車及疫情影響,2021年12月台灣新車掛牌數4.03萬,年減11.42%,低於預期,全年累計新車銷售總數44.98萬輛。
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暴增,有望突破600萬輛,年增超過七成。
台灣在2020年因實施「油電併行」政策,導致機車補助方向大轉彎,加上油價大幅下降等因素,而使電動機車市占率由2019年的19%腰斬至9.5%。去(2021)年幸賴年底北北桃政府透過五倍券振興加碼補助,全年度電動機車市占率才勉強回升至11%,但與行政院2019年所規劃,2030年時新能源機車占新售車輛的占比需達35%尚有極大落差。
根據統計,國內機車傷亡事故中,就以因大型車的「視野盲點」及「內輪差」而導致的車禍意外最為常見。所以,面對路上的大型車,其他用路人千萬不要只將「保持安全距離」當成口號,而身處於危機四伏的大型車盲區之中卻不自知。
2021年自行車產業熱絡,各業者全年度營收皆聯袂創歷史高,巨大(9921)更是首度衝破800億元、年增17%;美利達(9914)逼近300億,達293.44億元,年增8.31%;鏈條大廠桂盟(5306)77.6億元、年增26.52%,表現十分令人驚艷!
近兩年在疫情催化下,全球自行車市場買氣持續發燒,助攻台灣自行車供應鏈2021年大豐收,無論是組車廠的巨大、美利達、愛地雅,或是零組件廠的桂盟、日馳、利奇,2021年營收紛紛締造歷史高峰!
分離式元件大廠達爾(Diodes)集團進軍車用市場再拓新進展,達爾與汽機車機電系統整合大廠信通(Sentec)4日宣布,合資公司達信綠能(DiodSent)正式開業,未來雙方將共同開發碳化矽(SiC)模組,搶攻電動車馬達及充電樁等市場,拓展車電市場布局。
全球規模最大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1月1日生效,涵蓋東協十國、中國、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共十五個成員國。RCEP各國相對比較優勢特徵明顯(包括東協的勞動力、中日韓的科技、紐澳的資源),有助於降低各成員國產業鏈的綜合成本。
以橫向的政經局勢看,影響全球產業鏈布局的主要因素,包括大陸內部政策的外溢效應和區域經濟整合進程。在大陸內部方面,面對美國貿易和科技「脫鉤」壓力和疫情衝擊,大陸領導人自2020年開始推動「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雙循環」經濟政策,宣告大陸啟動以內需市場為重心、在產業上不依賴外國市場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