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新車銷量 奔18年同期高 (工商時報)

3月汽車總市場整體買氣超強,加上汽車零件供應鏈不若過去兩年短缺、部分進口車品牌到港較為充足,進一步推升整體車市,3月新車領牌數高達4.4萬輛,較已上修的單月估值更高,年增12%,創18年同期新高紀錄。

全球車市恐超供 價格戰蠢動 (工商時報)

瑞銀發表最新研究報告表示,由於全球車市供應過剩,預計最快在今年下半年,新一波價格戰恐將爆發。

更多>>
邱俊榮向政府喊話 2030電動機車市售比過半(工商時報)

因應2050淨零轉型,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理事長邱俊榮11日呼籲政府,應更積極提出作法,訂定加速推動電動機車發展的政策目標,目標明年國內電動機車總數就應超越百萬輛,並在2030年將電動機車市售比提升至50%以上。

拋電動機車費率調降 鄭文燦:電動運具有望成下個兆元產業(中時新聞網)

台灣正朝2050淨零排放之路前進,如何轉型考驗政府智慧,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11日指出,電動汽機車將是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不過路還很長,目前最大的瓶頸是電池,研議將電池產業納入產創條例投資抵減範圍。此外,為增加電動機車占比,他也提出電動機車費率調降想法,期能透過購車補助和費率降低增加購買誘因。

更多>>
先清庫存!自行車業海外投資縮手(工商時報)
面對歐美庫存去化不如預期,眼看高通膨明顯影響消費意願,自行車業無論組車廠或是零組件廠,今年對於海外投資更加審慎保守。如巨大越南投資案,目前僅以現有廠房小量試產;明係集團雖評估赴越南投資設廠,惟目前沒有時間表。
 
巨大集團今年1月底臨時董事會通過轉投資美國專業室內自行車品牌Stages Cycling,整體投資額為2,000萬美元,其中650萬美元取得32.5%股權、1,350萬美元取得可轉換公司債。不過,該投資案目前仍維持在董事會通過的階段,實際上尚未真正執行投資。
巨大、美利達 3月業績回暖(工商時報 )
自行車雙雄巨大(9921)、美利達(9914)受惠大陸內需市場暢旺,推升3月營收明顯回溫。巨大3月營收雖然年減3.55%,惟營收回溫到86.22億元,較前月大增逾5成;美利達在大陸產銷量激增帶動下,3月合併營收達33.73億元,年增1.1%。
 
巨大受惠高價車款在大陸銷售攀升挹注,3月合併營收86.22億元,月增51.51%、年減3.55%;累計首季合併營收201.41億元,季減4.8%,年減9.52%。
更多>>
汽零廠 Q1營收亮眼(工商時報)
疫後全球車用零件市場恢復正常,汽車零件廠首季營收亮眼,其中LED車燈雙雄麗清及聯嘉前三月營收皆改寫同期新高,最大零件廠東陽在北美需求暢旺挹注下,3月營收金額重回20億元大關,第一季營收亦創近五年同期新高。
TAIPEI AMPA三展聯手 830家廠商齊聚 搶攻全球商機(工商時報)
2023年「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TAIPEI AMPA)」、「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AUTOTRONICS TAIPEI)」及「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2035 E-Mobility Taiwan)」,於4月12日至15日在南港展覽1館三展首次同期展出,為國際汽機車產業年度盛會。
更多>>
中美科技戰 東協、印度得利(工商時報)
中美較勁從貿易戰打到了科技戰,使得東協與南亞諸國成最大受惠者。市場人士表示,由於美國增加雙邊交易,印度、越南、泰國、柬埔寨等國半導體出貨量大幅提升,韓國亦有不小成長。另一方面,中國持續尋找突破口,並有加大與韓國合作的跡象。
大陸鋰價 陷20萬人民幣保衛戰(工商時報)

在官方聯手業界引導,加上市場供需形勢轉變下,大陸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自去年底每噸逼近人民幣(下同)60萬元的天價,至今年4月7日已暴跌超過六成,如今面臨20萬元保衛戰,看空人士更認為,跌到每噸10萬元也是有可能的事。但業內更擔憂鋰價的迅速暴跌,恐將引發市場與供應鏈另一波混亂。

 
 2025上海國際汽車零配件、維修檢測診斷設備及服務用品展
日期:2025年11月26日至29日
地點:上海國家會展中心(NECC)
 
 經濟部因應美國關稅政策之相關補助資訊
 ★《車輛工業月刊》電子版已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