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進入傳統淡季的民俗月,但購車觀念的改變,市場買氣未受太大影響,最終單月領牌3.54萬輛,年增2.9%。
美國能源部8月31日公布,規劃為車廠提供多達120億美元的補助與貸款,協助業者改造升級美國廠房的現有生產設施,俾以進一步發展電動和油電混合車。
基隆市長謝國樑推動青年電動機車政策,11日他出席電動機車門市開幕時表示,與基隆市政府配合的2個電動機車品牌,優先進入市場一定會有優勢,2家公司的市占率將會大幅提升。
8月由光陽開啟機車割喉戰後,各廠也紛紛加入戰局,成功帶動8月國內機車領牌數一舉躍增至8.5萬輛,較去年同期大增27.45%。進入9月,光陽及三陽皆已宣布第二波優惠,隨著其他廠家可望跟進甚至加碼促銷,再加上還有重要新車上市,光陽內部已大幅上修今年國內機車市場規模,樂觀估計可衝上89萬輛。
在經歷COVID大流行的衝擊後,歐洲和世界各地的企業正重新思考他們的供應鏈布局。俄烏戰爭和全球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亦加劇了企業這方面的擔憂。設法提高供應鏈的韌性,是當前全球企業和國家政府的首要任務。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正在東南亞展開外交行程,6日出席東協峰會談及中國經濟時表示,2023年中國經濟有望實現年初設定的5%左右增長目標,並強調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可期,倡導東協與中日韓「10+3」機制合作,不斷提供新的更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