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海智駕巴士 本月重啟第2期測試 (聯合報)
新北市府本月將重啟無人智駕巴士研發測試,預計最快10月上路載客。
2月車市熱 創24年同期新高 (工商時報)
2月台灣車市淡季不淡,買氣在農曆年後持續火熱,加上新車供給量能增,推升單月新車領牌數達3.28萬輛,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35.2%,不僅優於原預期的2.7萬輛,更創下24年以來同期新高紀錄。
更多>>
國民機車新登場美型接地氣(中國時報)
國內機車市場高價與平價車占比分別為46%、54%,平價車也就是一般所謂國民車,訴求小資族、家庭客層,以光陽新豪邁125、三陽新迪爵與YAMAHA勁豪125最具代表性,SUZUKI、宏佳騰近期推出新車,前者主打「自遊自在」,車名「SUI」相當接地氣,後者推小改款Dory 125碟煞版,售價7萬元有找,光陽機車今天也將發表新車,據知會包含一台義式復古風的Like 125。
Gogoro降價有感 3月買氣增3成(工商時報)
隨疫情趨緩、全球供應鏈逐步平穩,電動機車廠Gogoro農曆年後啟動一連三波策略性調降車價,3月以來成效更為明顯。Gogoro表示,隨著總共11個車型價格有感降價,展間買氣增3成,樂觀3月領牌規模續擴增。
更多>>
自行車廠2月營收兩樣情 美利達年增兩位數、巨大年減兩位數(工商)
自行車族群10日公布2月份營收!其中,整車廠美利達(9914)與明係(6804),受惠上游零組件供料改善,以及中高價自行車與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市場需求依然強勁下,推升2月營收年增率均達兩位數;反觀巨大(9921)集團,受到歐美市場中低價產品庫存去化趨緩影響,2月營收年減兩位數。
去年進口110萬輛 電動自行車火災 多半充電釀禍 紐約去年逾200起(世界日報)
新冠肺炎疫情封城助長電動自行車的數量,美國2022年就進口量增至110萬輛電動自行車。但鋰電池相關火災數也隨之攀升,光是紐約2022年火災數量就成長了一倍,且造成兩人死亡。 根據紐約市消防局指出,紐約市當地相關火災數量在2022年倍增到216起。而這些源自於所謂電動機車等微型交通工具的火災,共造成了兩人死亡、40人受傷。
更多>>
東陽2月營收讚 樂觀Q1旺上加旺(工商時報)
全球解封帶動汽車零件需求,東陽自結2月營收19.31億元,年增38.94%、月增28.9%,創同期新高;累計前二月營收34.29億元,年增9.43%,創近四年同期新高。
聯電、英飛凌 簽車用MCU長約(工商時報)
歐洲IDM大廠英飛凌(Infineon)與晶圓專工大廠聯電7日共同宣布,雙方就車用微控制器(MCU)簽訂長期合作協議,擴大英飛凌MCU在聯電的產能,以服務迅速擴展的車用市場。此高性能MCU產品採用英飛凌專有的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eNVM)技術,於聯電新加坡12吋廠Fab 12i以40奈米製程技術製造。
更多>>
福斯擬優先在美國設立電池廠 搶百億美元補貼(工商時報)
德國福斯汽車擱置在東歐興建電池廠的計畫,擬優先在北美設廠,主要理由為該公司可能得到美國政府100億歐元(約105.4億美元)補貼。
兩會焦點 多管齊下確保供應鏈安全(工商時報)
面對中美科技戰愈加白熱化,要如何突破科技技術的自立自強、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成為本次全國「兩會」的討論焦點。與會的代表及委員認為,除了投入長期資金資源,讓更多科研人員打好基礎研究的功底;在增強產業鏈韌性上更應「點、線、面」多管齊下
越南(胡志明市)國際汽車零配件及售後服務展覽會
Automechanika Ho Chi Minh City
2023年6月23日至6月25日 西貢會議展覽中心Saigon Exhibition & Convention Center (SECC)
寶特瓶再生產業領導者 攻占全球食品業新綠金 ── 亞東綠材
亞東綠材母公司為遠東新世紀 (以下簡稱遠東新),亞綠是臺灣第一家發展寶特瓶再生工廠,這兩年加碼投資數億元,為亞綠產品加值,並朝減碳工廠邁進,迎接爆發中的新綠金大商機。
利百景發展雙軸核心營運模式,將廢液 價值最大化
當大部分廢棄物處理廠把燃燒後的廢棄物固化掩埋處理,利百景卻思考著如何更進一步「物盡其用」,把廢棄物的價值利用到極致,同時朝向綠色產業推進,透過政府的協助,加速理想落地的進程,也幫助客戶迎向淨零碳排的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