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田 要拚市占前3名(工商時報)

圖 / 工商時報

台灣本田汽車正式擺脫零件供應斷鏈與新車上市延遲的低潮,昨(7)日上市全新第9代Civic國產中型轎車,向台灣車市宣示:「本田回來了!」不僅要拿回原本市占率第4名的位置,更要向前3大挺進。為切入目前競爭最為白熱化的1.8升至2.0生的國產中型轎車市場,台灣本田在第9代Civic價格上,僅較前代小幅調高1萬元以內,台灣本田營業副總經理魏國志信心滿滿的表示,新車至少有月銷800輛的實力。

大陸產能過剩 汽車業裁員聲四起(旺報)

圖 / 新華社

儘管最近大陸重啟汽車下鄉計畫,已為汽車產業打一劑強心針,但是,汽車市場低迷已久,產能過剩已壓得汽車業喘不過氣來,下游經銷商更可憐,只要未達業績要求,就面臨被裁撤命運,更有汽車業乾脆將風險移轉至經銷商身上,塞爆經銷商的庫存。目前整個汽車產業已形成上游汽車業裁員聲四起,下游經銷商則為賣車所苦的景象。

更多>>
機車企劃競賽 最高獎金八萬(聯合報)

北市交通局為提高民眾對機車行車安全的重視,舉行「2012機車行車安全宣導行銷企劃案創作競賽」,最高獎金八萬元。

5月機車銷量年減12% 僅光陽逆勢成長(蘋果日報)

大環境景氣不佳,消費者購買意願退縮,除影響汽車銷量衰退,也連帶影響國內機車市場,5月單月銷量僅有4萬9671台,較去年同期明顯衰退12.19%,累計前5月銷量23萬1402台,較去年同期衰退1.54%。

更多>>
捷安特成都 今年業績衝3.7億人民幣(工商時報)

中國大陸近年積極推動環保節能產業,使得自行車產業受惠。捷安特(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廖煌輝表示,該公司年營業額自09年起即以30%至40%的速度「井噴」,今年更預期能一舉成長60%,上看3.7億元人民幣(下同),年銷量也可望上衝30萬台。  

在德國騎車上班贏獎品(大紀元)

德國醫療保險公司AOK和各地區聯合舉辦夏季有獎騎車上班活動已經有十年了。今年夏天,北威州也理所當然地再次舉辦騎車活動。從6月1日到8月31日這段時間裏,只要有20個工作日是騎車去上班的,就都可以參加抽獎活動。據報導,去年德國有17萬人參加了這個活動。這個騎車活動的目的是鼓勵上班族騎車、運動,所以重在參與,具體騎車的距離並不重要。

更多>>
澎湖處處有充電站 便宜方便(中國時報)

圖 / 中國時報

為了服務車主,也為了推廣租用電動機車遊澎湖以降低噪音與空氣污染,中華汽車也與7-11統一超商合作建置澎湖的充電站,6月起全面啟用。目前澎湖共有23家7-11,其中19家設有充電站,合計提供15個室內充電站和11座室外充電站(每座可充2台),平均每5公里就能碰見一家7-11,完全不用擔心沒電問題,且年底前都不收費。

美元升值 汽車零件AM族群 獲利俏(工商時報)

法人表示,美元近1個月來對新台幣升值1.91%,一度攻上1美元兌換30元新台幣的高點,使年初以來囿於匯損壓抑財報表現的汽車零組件AM族群,5月匯兌利益與獲利看增。 東陽是目前兩岸營業規模最大汽車零件廠,不僅被法人看好將在這波美元升值潮中受惠,近日對岸公佈新一波汽車下鄉等刺激汽車產業政策出爐,更有助於東陽未來業績題升。

更多>>
日經:中國成長減速 波及台韓出口(中國時報)

日經報導分析,對台韓而言,中國是最大的成長動力,中國經濟成長減速已可預期,對中國過度依存很可能會承受其成長減速波及的風險。為此,台韓已開始活用自由貿易協定(FTA),希望能讓貿易對象更多樣化。 台灣已與紐西蘭展開經濟合作協議的談判,也力促早日與美國重啟「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這也是因台灣眼見出口最大敵手南韓,已於五月與日中就FTA談判達成協議而感到焦急。

美4月工廠訂單 創半年最低(工商時報)

美國周一公布4月工廠訂單創下半年來最低,遠不如原先預測。專家對此表示憂心,因為製造業在美國這波景氣復甦中是創造就業的最穩定主力,而由此反映企業在資本支出方面益趨保守,美國景氣進一步趨疲。

 
 杜拜國際汽車零配件、維修工具及檢測設備展
Automechanika Dubai

2024年12月10日至12日
杜拜世界貿易中心
Dubai World Trade Centre
 2024年米蘭國際機車暨零配件展EICMA
展覽日期:2024年11月5日至10日
展覽地點:RHO-PERO FIERA MILANO (NEW) 新米蘭國際展覽中心
 2024年印尼國際汽車零配件展
日期:2024年5月15日~5月17日。 地點:雅加達國際會展中心
 墨西哥國際汽車零配件、維修工具及檢測設備展
INA PAACE Automechanika Mexico

2024年7月10日至12日
墨西哥.墨西哥城.Centro Citibanamex
 
 113年綠能科技產業人才培育交流座談會
透過座談產業人才發展、產學合作培育等議題進行研討,並說明政府資源促進企業運用,以及邀請學校參與促進產學交流,達到攜手解決產業人才問題。
 ★《車輛工業月刊》電子版已上線★